close
萬神殿(Pantheon)原本建於西元前27年(羅馬共和國時期,後三巨頭同盟惡鬥之後),屋大維打敗安東尼和埃及豔后,屋大維的副手阿格里巴奉命建造此廟祭祀奧林匹亞諸神(羅馬共和國信奉多神教)。這座廟宇在西元80年被大火焚毀,直到西元125年由哈德良皇帝下令重建。


哈德良在廟柱的山花上刻上「M·AGRIPPA·L·F·COS·TERTIUM·FECIT」(意即「呂奇烏斯的兒子、三度執政官瑪爾庫斯·阿格里巴建造此廟」)。這段文字讓人誤以為這是阿格里巴時期遺留下來的,直到1892年才證實整棟建築是哈德良的重建之作。

 

複習:後三巨頭同盟是凱撒被刺殺之後,由凱撒的養子屋大維、凱撒的大將安東尼、騎兵長官雷必達在B.C.43年所組成的政治同盟。B.C.36屋大維藉機解除雷必達的軍權,B.C.31屋大維擊敗安東尼和埃及艷后克利奧帕特拉,至此大權在握,於B.C. 27受封「奧古斯都」,邁入羅馬帝國時代。

西元609年東羅馬帝國皇帝將萬神殿獻給羅馬教宗,更名為「聖母與諸殉道者教堂」,變身為教堂的萬神殿因而逃過中世紀的劫難。但17世紀初,羅馬教廷準備重建聖伯多祿大教堂時,教宗烏爾班八世命人將前廊天花板上的鍍金青銅板拆下來熔化,用來建造聖伯多祿大教堂主祭壇上的頂棚,以及聖天使堡的80門大炮。此舉引起羅馬人的不滿,因此流傳一句諺語:「巴波里沒做的事,巴波里尼做了」(Quod non fecerunt barbari, fecerunt Barberini)。「巴波里」(babari)是「野蠻人」的意思,而「巴波里尼」(Barberini)則是這位烏爾班八世的姓氏。

萬神殿由兩部份組成:一為長方形廟前門廊,門廊矗立著粗大的花岡岩石柱(羅馬人好強,這些柱子是怎麼運來、又是怎麼立起來的?),另一部份是一個巨大的圓頂大廳。主體呈圓形,頂部覆蓋了一個直徑 43.3 公尺的穹頂,是自建成後到 1436 年間最大的穹頂。




穹頂的最高點也是 43.3 公尺,頂部有一個直徑 8.9 公尺的圓形大洞,用於採光。這個洞是萬神殿唯一的採光點,光線隨著太陽位置的移動而改變角度。這個採光點又稱「惡魔洞」或「惡魔眼」,傳說萬神殿啟用時,惡魔們嚇得落荒而逃,衝出屋頂而形成這個洞口(我從「天使與魔鬼」一書看來的)。這張照片若非有解釋,還真看不出在拍甚麼,哈哈!



萬神殿的穹頂內部有五層凹格,凹格的面積逐層縮小,但是數量相同,因此給人以一種向上延伸的感覺,更加襯托出穹頂的巨大。整幢建築用混凝土澆灌而成,當時是如何澆灌出如此巨大的穹頂依然是個奇蹟。古羅馬人使用的混凝土來自附近的火山灰,再混入凝灰岩等多種骨料,將比較重的骨料用在基座,然後逐漸選用較輕的骨料向上,頂部只使用浮石混雜多孔火山岩。穹頂的厚度也逐層削薄。如果使用今天的混凝土,它將無法承受自身的重量而坍塌。這座穹頂是建築史上的傑作,連米開朗基羅都驚嘆:「不敢相信世界有此種建築。」

 

埋身於此的名人有文藝復興大師拉斐爾,和義大利國父伊曼紐二世。萬神殿如今是一座教堂,會定期舉行彌撒以及婚禮慶典 。 
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n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