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在歷經前一晚的狂風暴雨,早上從苞爾飯店(Hotel Bauer)出來的時候依然膽戰心驚,不知威尼斯何時會變臉?苞爾飯店門口的聖莫伊塞教堂(Chiesa di San Moisè)。


從飯店步行10分鐘來到聖馬可廣場(Piazza San Marco)。聖馬可廣場是由聖馬可教堂、聖馬可鐘樓、總督府、聖馬可圖書館等建築和威尼斯大運河所圍成的長方形廣場。此處是威尼斯地勢的最低點,因此在漲潮和大雨時,總是最先遭受水患。



為了2013威尼斯面具嘉年華而在廣場上搭置的舞台。表演節目從中午過後才開始,因此早上的舞台還空蕩蕩的。


廣場四周都是美麗的文藝復興式建築,一樓是精品店與咖啡廳。


廣場緊鄰威尼斯潟湖的地方矗立兩座石柱,分別雕有威尼斯飛獅和聖狄奧多(San Theodore,聖馬可之前的威尼斯守護神)。中世紀時,兩柱之間亦是執行死刑的地點。

  
聖馬可教堂(Basilica Cattedrale Patriarcale di San Marco,又譯聖馬爾谷聖殿主教座堂),屬於拜占庭式建築。最初建於828年,用來存放威尼斯商人從埃及偷運出來的聖馬可遺骸,後來於13世紀重建完成。正面牆上五個大小圓頂和拱門內的裝飾壁畫構圖精密、線條優美,又因以金色為主,所以博得黃金教堂( Chiesa d'Oro)的美名。早上的氣溫只有個位數,凍得臉部僵硬。而且教堂被舞台擋住了,拍不到全貌,可惜。

 (拜占庭式建築特點: 洋蔥狀的圓形穹頂、平面結構多為正十字形、壁畫具東方風格、以金色調為主)
 
 
聖馬可鐘樓(Campanile di San Marco)高98.6公尺,建於1514年,但1902年突然倒塌,後來在1912年重建完成,是威尼斯最高的塔樓,具備三個功能:鐘樓、瞭望台及燈塔。鐘樓最上方呈金字塔狀,尖端放置了天使加百利形狀的金色風向標。中世紀時,鐘樓上還吊著關犯人的刑籠,有時犯人就死在籠子裡,令人不寒而慄。



總督府(Palazzo Ducale,也稱「道奇宮」),是政府機關與法院,也是威尼斯總督的住處,建於1309年到1424年期間,融合拜占庭式與哥德式風格。

 
這兩根紅色柱子是張貼公告的地方。 

 

 總督府一隅。


由於總督府也身兼法院功能,因此旁邊就是監獄。目前是「威尼斯雙年展」中的台灣館所在地。(為什麼台灣館會設在監獄?有政治迫害的成分嗎?


 
連接總督府與監獄的就是這座著名的嘆息橋(Ponte dei Sospiri)。這座石製的封閉式橋梁完成於1600年,是美麗的巴洛克風格。與優雅外觀不搭的是它的功能,每當在法院被判刑的罪犯押解至此,透過小小的窗戶看到外面的碧海藍天時都會不自禁嘆息,在這座橋後等待他們的是暗無天日的牢獄生活......聽來真是太悲傷了。嘆息橋整修了一段時日,我們很幸運的看到整修完成的風貌。(大概是為了迎接面具嘉年華,各項重大整修都加緊完工,嘉年華前夕拜訪威尼斯果真是明智的選擇

      
我們來到美麗的碼頭,準備乘船前往穆拉諾島參觀水晶玻璃工廠。

 

回望聖馬可廣場。天色漸漸晴朗,很難與昨晚的暴風雨連想在一起。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n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