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這篇文章屬於初階入門知識,包括古希臘柱式、古羅馬柱式與拱頂、仿古羅馬建築、哥德式建築、巴洛克建築等五部分,博大精深的藝術老師們可以跳過這篇^^

一、古希臘建築:
 古希臘的建築風格深刻影響古羅馬建築。古希臘的三種柱子形式:多利克柱式(Doric Order)、愛奧尼亞柱式(Ionic Order)、科林斯柱式(Corinthian Order)。



 二、古羅馬建築:
承襲古希臘風格而來。古羅馬的三種柱式:托次坎柱式(基本款)、羅馬多利克柱式(改造希臘多利克式,再加上柱基)、複合柱式(把愛奧尼亞柱式柱頭上的卷渦造型加在科林斯式芼茛葉柱頭)。認得這六種柱子,就可以欣賞很多建築物了。

 

古羅馬建築的拱門與拱頂。


左:穹形拱頂 右:筒形拱頂
 


古羅馬時期的代表建築:萬神殿、羅馬競技場、君士坦丁凱旋門。建築風格厚實穩重,主要建材為大理石,展現帝國的強盛與富庶。

三、仿羅馬式建築:
11~12世紀的建築,外型厚重,與古羅馬建築相近。為了支撐圓拱頂的石材重量必須將壁體加厚,因此這時代的建築少有窗戶或開口,主要是為了能夠支撐石造天井的重量。代表建築:比薩斜塔、主教堂與洗禮堂。

 

四、哥德式建築:
將羅馬式建築的厚重結實,轉變為垂直向上、輕盈修長的形式,最常應用在教堂設計。
特徵:尖形拱門、拱肋、飛扶壁、花窗玻璃。改良古羅馬的穹形拱頂和筒形拱頂,改以尖肋拱頂來架構。優點:結實、輕巧、有彈性,而且拱帆的重量會被疏導到拱肋上,然後再傳到四個支撐柱上。但只有尖肋拱頂還是不夠平穩,因為它是彎角頗大的弓形,垂直度又高,所以會產生強大的側推力,這時就需要加上飛扶壁來紓解壓力。輕巧的尖肋拱頂不再需要那麼厚實的牆體支撐,因此哥德式教堂採用大面積排窗來改善採光


哥德式教堂代表:米蘭大教堂

 
五、巴洛克建築

巴洛克建築起源於十七世紀的義大利,將原本的文藝復興建築,添上華麗誇張的雕刻,彰現國家與教會的財富與權勢,著重色彩與光影的變化,有著更強烈的情緒感染力與震撼力。聖彼得大教堂是巴洛克風格建築的先驅。


巴洛克建築的特徵包括
1.寬闊的、有時是圓形的中殿取代了狹長中殿
2.大量使用光線,造成強烈的光影對比以及明暗對照效果
3.大量使用裝飾品(鍍金、石膏、粉飾灰泥、大理石)
4.巨大的天花板壁畫
5.外部立面通常有顯著的的中央突出部分,內部是繪畫與建築的混合

6.運用錯視畫法的虛幻效果
7.天主教國家的聖母柱和聖三柱,通常是因黑死病結束時的感恩而興建。  



 資料來源:網路資料、西洋美術簡史 
 

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intrav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